2010年4月3日

商業智慧迷思之五:BI應用系統的開發方法與交易型應用系統開發方法一樣,亦即透過 Waterfall Methodology 進行使用者需求訪談,被訪談的使用者就能說出他們的需求。

進行BI系統建構時,如何進行需求收集與分析?需求訪談人員常會根據傳統上常用的 Waterfall Methodology 去進行使用者需求訪談。在這過程中,需求訪談人員係假設使用者皆瞭解其需求,並能正確且清楚地告知需求訪談人員。事實上,被訪談的使用者也許能告知需求訪談人員其需求,但也僅能做部分陳述,況且在實務上需求改變是十分普遍且頻繁。另外,在使用者提出需求的過程中,通常僅能說出其心中想法的一小部份。至於大半部的內心想法,往往無法提出。這正代表著使用者其實很難清楚且具體的道出其需求,例如希望資料如何被分析、資訊如何作視覺化的呈現…等等。

Waterfall Methodology 於1970年被提出,當時的資訊系統在民營企業大多是財務、會計有關的系統,而財會系統可說是所有資訊系統中最嚴謹且處理程序 (即標準作業程序) 最固定的。這表示不管是哪個使用者來述說其需求,其結果不致於偏離過多。但到了ERP系統之後,其中雖仍存在共同的標準作業程序,可作為需求提出,然而使用者已較難明確且完整地述說其所有需求,。儘管不同公司皆有其不同的ERP標準作業程序,至少仍存在「標準作業程序」。但在決策分析系統應用領域中,卻甚較難存在所謂的標準作業程序;不同高階主管進行分析的行為或是進行決策的模式無一完全相似。由於標準作業程序之不存在,需求訪談人員進行需求訪談時,使用者被訪談的甚難一次把所有需求陳述清楚。或許使用者僅說出「部分」需求,但對需求訪談人員往往會認定這些即是使用者的「所有」需求,也因此造成使用者日後一再地提出新需求或改變既有需求,而導致專案失敗。